今年11月,70岁的陈姨癫痫大发作并留下了后遗症,她深深陷入自责,拒绝治疗,甚至想用绝食离开人世。如果没有家人不离不弃,如果没有祈福医院肿瘤五科/颐养病区介入专业的心理疏导,或许空巢老人的悲剧又添一例。

吴小兰主任为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今年11月,70岁的陈姨突然无缘故变得神志不清,嘴角抽搐,无法控制自己,晕倒在地。隔了不知道多长时间,老人清醒过来,自己拨打120,被送入祈福医院急救,医生诊断为“癫痫大发作”。
经过CCU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治疗,陈姨身体基本已经康复,于12月中旬转出监护病房。但她经常情绪激动、答非所问,拒绝治疗、进食,偶尔还会出现四肢抽搐,祈福医院医护团队希望对陈姨进行彻底治疗,唤回老人的求生欲望,于是她被转入颐养病区的全科医疗科,接受后续治疗。
打击:被疾病击溃,陷入自我心理障碍
WHO(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大约有3.5亿心理疾病患者,老年群体属于高发人群。由于癫痫发作,留下了运动性失语的症状,不能好好表达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疾病的状态,陈姨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拥有多年老年病科和全科医疗经验的吴小兰主任认为,树立正确的疾病和衰老观念、给予陈姨治疗的信心和希望,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她为陈姨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方面联合康复中心对她进行言语治疗,促进身体康复;另一方面使用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帮助陈姨建立正确的应对心态。
得益于全科医疗科和康复中心医护人员的关怀,陈姨已从当初不能言语慢慢到能说四个单字,再到完整的句子。感受到自己的康复进程进步明显和大家的暖心关怀,陈姨的情绪也逐渐平复下来,渐渐接受自己曾经发生的意外。
症结:找出老人心结,建立“爱的羁绊”
在我国,70%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因为衰老、孤独、疾病等原因,以致空巢独居老人发病率最高。吴主任说,衰老不可逆,但我们可以从疾病和心态方面扭转。

“要让患者了解自己和家属之间是双向需要。”吴主任强调,“这种需要一定要由需要的人提出,被需要者才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些“互相需要”、“爱的羁绊”,就是让患者继续支撑下去的勇气。
除了吴主任多次开解陈姨,帮她树立正向的家庭和疾病观念外,同时她也为家属提供指引,教他如何与陈姨聊天,向陈姨表达家庭和自己的需求;护士姐姐们一有空就关心陈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她,增加她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好感,慢慢地,陈姨的情绪才有所好转。
释放:疏导真实情绪,重建对未来的希望
想要彻底治愈心理障碍,患者必须把心底最真实的情绪全部释放,好几次治疗中,陈姨都有强烈的情绪起伏,这些时间都是家人和医护人员陪伴在身边。“患者对未来有希望才是最好的治疗结果,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
为此,吴主任又联合心理治疗师,与陈姨进行心理治疗,疏导排解不良情绪。在颐养病区的全科医疗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和家属的长期陪伴下,陈姨情绪有明显好转,久违的笑容又重新出现在她脸上。不仅积极接受治疗、按时进食,出院前她还主动向吴主任承诺未来不会放弃治疗,将定期回来祈福医院复诊。
呼吁:关注老年心理健康,用爱为生命加油
说起心理健康,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抑郁、焦虑,也往往跟产妇和高压工作者联系一起,却忽略了老年人这个高发群体。加上他们常常不主动向别人表述自己情绪问题,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困难。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约有80%的老年人因缺乏家庭和专业人士照顾,存在心理疾病,成为社会隐忧,甚至自杀事件频传。
“老年是许多危机和应激因素集中于一起的时期,陈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吴主任解释,老年人一时间内无法适应社会和家庭角色的转变,再加上独居、又遇到像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慢的疾病侵袭,很容易就会产生无力感和自卑感,导致心情沮丧,无奈抑郁。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吴主任呼吁老年朋友和家属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身体疾病,也要关注心理健康。目前肿瘤五科/颐养病区开展了全科医疗科和老年病科的业务,可为老年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颐养康复等规范的诊疗服务。
专家介绍

吴小兰
副主任医师、硕士、肿瘤五区/颐养病区主任
广州市医师协会老年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全科医学与基层医疗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内科工作20余年,擅长内科急危重症综合治疗,癌性疼痛处理,癌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的处理,癌症晚期患者的综合管理。
咨询电话:84518222转51300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 (肿瘤姑息治疗门诊);周四上午 (全科医疗门诊)
我院肿瘤中心不定期举行免费患教课,
需要参加的人士可添加肿瘤中心管理员微信报名。
祈福小福福(qifuxiaofu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