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女子体检10年未见异常却患癌症晚期"一事冲上热搜。
明明半年前体检一切正常怎么突然查出癌症晚期?其实体检报告中的某些"字眼"可能暗藏着癌症信号。广东祈福医院体检科主任蓝瑞琼提醒,关键是要学会正确解读这些指标。
血常规与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需重视
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后第一眼就会关注血常规数据。你知道吗?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明显异常可能提示血液系统肿瘤。

当发现白细胞显著升高并伴随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时,就要警惕白血病的可能;而三系同时减少(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降低)往往是急性白血病的早期信号。当肿瘤标志物升高时要警惕相关肿瘤的可能:比如甲胎蛋白(AF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就要警惕肝癌和前列腺癌的可能需要专科进一步诊查了。
影像检查:关键术语提示风险
影像检查报告上的专业术语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这些描述恰恰可能是癌症的"预警信号"。 如超声检查中出现的"低回声""边缘毛刺""微小钙化"等字眼,往往提示甲状腺、乳腺等部位存在恶性风险。以甲状腺结节为例,若报告提到"沙砾样钙化"或"边界不清"就要当心了。

CT检查同样暗藏玄机比如肺结节分为实性、部分实性和磨玻璃结节三种类型,当看到报告中出现"毛刺征""分叶状"等描述时,肺癌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肠镜检查发现的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也需要及时处理,因为它们比普通炎性息肉的癌变风险高出许多。
理性对待报告,及时就医
蓝瑞琼主任特别强调体检报告需科学解读指标正常不代表绝对健康异常指标也不一定就是癌症。建议重点关注"临界值"变化保存历年报告进行对比。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体检一定要选择专业机构以免漏检、误检。如发现体检异常需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特别是当怀疑癌症可能时更应该寻求肿瘤专科医生的专业意见。医生会综合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千万不要自己"对号入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记住:定时体检、理性对待、及时就医,才是守护健康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