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途买菜、接送孩子、通勤代步……
电动自行车早已融入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
然而,53岁的张大姐(化姓)
却因一次短短3分钟的骑行,
付出了惨痛代价。
当时,未佩戴头盔的她,与一辆车相撞,
瞬间颅骨碎裂、脑出血,生命垂危……
天灵盖一凉,她的人生按下暂停键
3月21日,广州街头,张大姐骑电动自行车时意外与车辆相撞。剧烈的撞击让她当场昏迷,颅脑CT显示:右侧颞部脑挫裂伤、多处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组织肿胀如“被挤压的海绵”。大脑在出血和高颅压下随时可能出现致命的危机。
(张大姐颅骨骨折图)
当天,外院医生争分夺秒为她实施了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除部分颅骨减压。术后,张大姐在ICU与死神拉锯,呼吸机维持生命,抗生素对抗肺部感染,亚低温技术保护濒危的脑细胞等。家人日夜守候,直到第15天,她的手指第一次微微颤动……
中西医结合,唤醒每一寸神经
转入广东祈福医院康复中心时,张大姐的病情经系统评估已明确“靶点”。脑功能检查显示她神志清楚,但计算力、记忆力严重受限,咽反射减弱、构音不清;运动功能方面,左下肢肌力仅3级(能对抗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协调平衡障碍,行走不稳。这些数据如同一张“损伤地图”,为康复团队指明了康复方向。
(张大姐脑功能检查图,左上角脑组织显示肿胀)
在广东祈福医院康复中心燕铁斌教授的指导下,主治医生郑孝意为张大姐制定了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中医方面,结合中医特色疗法,通过针灸选取百会、风池穴等以益气养血、醒脑开窍,刺激金津、玉液穴激活吞咽反射。中药以通窍活血汤为基础方,麝香开窍、桃仁化瘀,配合石菖蒲豁痰开窍。
西医方面,予以调控血压血糖、脱水减轻脑水肿,预防癫痫及对症治疗,以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康复训练方面,治疗师用冰酸棉签刺激咽后壁,逐步恢复吞咽安全性;针对左下肢肌力薄弱,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训练,从床边抬腿到减重步态训练,再到协调平衡功能训练,张大姐的付出都收到了预期的收获。
(郑孝意医生为张大姐查房)
4月底,张大姐的吞咽功能从“流食呛咳”提升到“糊状食物自主吞咽”,左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可抵抗部分阻力),已经能独立行走跑动。
“张大姐的康复过程充满艰辛,但最让我痛心的是,这场灾难本可以避免。”郑孝意医生反复强调:“事故从不挑距离,我院最近接诊了多例电动自行车事故,患者大多均未佩戴头盔。而康复一例重型脑损伤的平均费用已足够买1万顶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