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叔“怀”着一颗“大石”奔波在
徐闻、湛江、广州等医院,
皆因“石头”太大,
现有医疗器械无法取出或碎石。
连月来反复腹痛、恶心、呕吐,
而身心俱疲。
心灰意冷之时,
广东祈福医院消化内科
冲破现有医疗器械局限,
改良制作碎石器,半小时成功碎石,
解了梁叔“心头大患”!

6*4cm巨大胃结石赫然“霸屏”
一时贪嘴尝尽治疗之苦
结石依旧“岿然不动”
“一看到就买,一买到就吃”,73岁的梁叔是湛江徐闻人,两月前因贪吃太多柿子而出现严重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住院5天每天行5、6次灌肠,最高纪录为一天10次,最后肠畅通了,但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依旧。转至湛江市某大型医院住院看诊,肠胃镜检查竟然是巨大胃结石,并伴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结肠息肉,由于未具备相关医疗条件,女儿便带梁叔到广州某大型三甲医院求医,医生称从未见过如此大的结石,需动手术开刀取出。
一路走来,梁叔饱受各种检查之苦,“每换一家医院,都要抽血、B超、心电图、造影、CT等,有的还安排其他检查项目,心里十分难受”。他表示,从徐闻到湛江,再到广州,从没有踏实过,没法得到安全感,最后得知还要开刀做手术,万分抗拒,但也更加担心害怕。
女儿多方探听咨询,在朋友建议下,又带着梁叔求助于广东祈福医院消化内科宋鸿主任。
移花接“术”攻它山之“石”
大结石30分钟瓦解
“6*4cm的胃结石,将胃窦、幽门全部堵住,实属罕见,现有技术条件确实有难度”,宋主任表示,但是结石目前已经足足月余,表面非常光滑坚硬,再不及时治疗,会越来越硬,就越难处理。“不开刀能治吗?”梁叔担忧地问,迅速捕抓到梁叔焦虑忧心心理的宋主任马上进行宽慰和安抚,之后坚定的说:“肯定能,如果一种方法不行我们再想其他,一定会为您解决痛苦。”就是这份责任和态度,让梁叔决定当天“入住”祈福医院消化内科。

宋主任带领团队竭力为梁叔排除病痛

宋主任替梁叔胃镜下“碎石”
宋主任表示,结石太大,现有的取石和碎石工具都无法派上用场,定制的话价格昂贵,且需等待制作和采购时间,梁叔已饱受一个多月的腹痛、呕吐煎熬,每拖延一天就会多一分风险。聚焦如何“不开刀取石或碎石”的重点,宋主任带领科室团队制定“碎石”方案。最后他亲自制作、试验碎石装置,并培训团队具体运用。由于筹划得当,技术过硬,30分钟便成功将梁叔体内胃结石碎化。术后5天,复查胃镜显示已无结石,梁叔可安然出院。

梁叔术后复查胃镜已无结石
柿子味美莫贪吃
“我觉得自己刚睡下(麻醉),一醒来女儿却说结石已经碎了,速度快得让我不敢相信。”梁叔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随之绽放和蔼的笑容。“这四家医院前后形成的鲜明对比,让我不得不感叹消化内科及宋主任高尚的医风医德。不做多余检查,一心为病人解除病痛而绞尽脑汁,没有条件改造条件、没有设备创新技术,也从不向困难说不,让我之前很受伤的心体会到了医者的博爱和关怀。真的很感谢宋主任、周医生他们!”曾经身为人民教师的梁叔道出了肺腑之言。

梁叔用自己的经验温馨提醒老年朋友,柿子味美莫贪吃
柿子内含有丰富的鞣酸和果胶,空腹时它们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蛋白质、钙质等元素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并与果胶、食物残渣粘连在一起而形成团状凝块,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越来越大、且不断硬化。柿饼、山楂等亦是如此。为避免梁叔类似情况发生,宋主任强调,老人或脾胃功能减弱的人尽量不要空腹吃柿子、柿饼、山楂等食物,且一次性不能吃太多,以免形成胃结石。
本文指导医生

宋鸿
副主任医师、科室主任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感染及肝病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曾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从事消化病临床研究及诊疗工作20余年,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胃肠镜操作及镜下微创治疗的各项新技术,可熟练开展无痛胃肠镜、息肉电切术、早癌粘膜剥离术、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胰胆管取石术等。
温馨提醒: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