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life.southcn.com/g/2019-10/24/content_189310194.htm
场景一:
女儿:哎呀,膝盖都摔破了!
妈妈:还好只是擦破点皮,快擦点红药水,晾着伤口,慢慢结痂就好了!
场景二:
孙子:嘶,割破手了!好多血!
奶奶:快,这儿有云南白药粉,撒一点,用创可贴一下。不行,就赶紧去医院!
场景三:
孙子:奶奶,伤口什么时候才能好呀?
奶奶:宝宝乖,奶奶天天带你去换药,很快就好了!
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这些受伤后的场景和做法大家已司空见惯,甚至奉为“宝典”,口口相传。
祈福医院普通外科伤口造口门诊护士杨斯斯是国际造口治疗师,对造口、伤口护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她告诉我们,上述做法全都是错的!
小伤口也会酿成大祸患
杨斯斯说,小伤口也有可能酿成大祸患,因此正确处理伤口非常重要,如果护理不当可出现红肿热痛、感染、腐烂、伤口异味等,导致伤口延期愈合甚至经久不愈,严重时可发生生命危险。
52岁的杨先生因脚踢到路边的石头蹭破了皮,觉得是小事,便没在意,没想到因他具有遗传性糖尿病,伤口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大,并出现了感染,伤口化脓溃烂几可见骨。杨斯斯根据国际最先进的伤口湿性愈合理念,为他进行了精心的处理,几次治疗后,伤口情况便大大好转。杨先生对此赞不绝口。

杨先生脚趾的伤口经过处理已大有好转(祈福医院供图)
杨斯斯说,目前全球倡导的伤口湿性愈合,通俗来说就是指保持伤口局部湿润,这种接近生理状态的湿性愈合环境,不会形成结痂,有利于肉芽的生长,便于皮肤细胞的分裂,加快愈合,减少疼痛。
要想让伤口快速愈合,主要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1.清除坏死组织;2.控制感染;3.保持伤口湿度平衡;4.促进伤口边缘聚拢。
如果伤口出现炎症,持续红肿热痛或者出现化脓感染,应及时对伤口进行清理,将伤口表面痂皮、异物、脓液、黄白色坏死等进行清理,露出里面的红色肉面,再使用新型敷料及药物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伤口再次感染。
新型敷料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泡沬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类敷料、抗菌敷料、水凝胶等等,可根据伤口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敷料。

新型敷料可使伤口保持湿润,促进伤口愈合(祈福医院供图)
小伤口护理5大误区,你踩了吗?
让伤口干燥结痂,每天换药,出血时用止血药……这些貌似正确的做法,其实都说错误的。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伤口护理误区,看看过去的你踩了多少?
误区1:不包扎,让伤口干燥结痂?错!
其实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创可贴或水胶体敷料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如果伤口较大,最好尽快到医院普外科由专业人士处理。
误区2: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错!
其实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3-5天更换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3:出血时,立即使用云南白药等止血粉?错!
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误区4:涂双氧水(过氧化氢)、紫药水、红药水等药物?错!
以上急救药品都有消毒用途,既会减少促进伤口愈合的白细胞的活性,又可能造成难看的疤痕。虽然这些消毒药品可以使伤口快速干涸,但如果涂在未经消毒的伤口上,细菌反而会在痂皮的保护下生长,并入侵伤口深处,甚至导致化脓。一般情况下,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误区5:使用某些民间土方或者神方?大错特错!
使用无科学依据的药物,可导致伤口溃烂、感染,甚至是败血症引起死亡。建议大家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规范处理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