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工作的工人左臂被机器碾轧、拉扯断裂,1个小时后就有八名医生站在手术室里分组进行接驳手臂。奋战了八个小时后,断肢成功接上。随后的2个月时间里,还悉心呵护这个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伤者,并帮助其慢慢康复、训练。
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50岁的番禺某企业员工老李,经历了断肢-及时手术-发生严重并发症-成功挺过致命并发症的起伏人生,经过暨南大学祈福医院治疗团队的悉心呵护,他终于又有了一条完整左臂。随着产业升级、工伤意外减少,类似的断臂再植已经较少发生。能开展的医疗机构也不多,只因其耗时耗力风险较大。然而,祈福医院骨科中心却没有因为罕见、难度高、凤险大而在“保手”还是“保命”上犹豫不决。在世界首例“双手十指全断再植全部成活”的主刀专家褚晓朝主任带领下,抱着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挽救病人生命和肢体的坚定信念,8名医生,5组人马,奋战8小时完成断臂再植在内的五个手术,挽回了患者的人生。
事故
左臂卷入机器,肢体被旋转、撕脱、碾压后完全断离!
2019年8月20日上午10点30分,广州番禺某砂纸厂车间主管老李如往常般在车间作业,不料双手突然被机器卷入,他大叫一声,用尽全力把右手拉出,左手却没有挣脱出来。想把机器关停的工友惊慌失措下转成加速,李生眼睁睁看着机器碾过自己的左手、压断前臂、甚至连肩部也不能幸免,就在整个人都要被机器死死地扯进去时,幸亏另一位工友反应过来紧急制停。在最后的惊魂时刻,机器终于停下来了。


工友们立即拨打了120,但见李生伤口流血不止,未等救护车来到,便开车赶往最近的祈福医院。上车时李生还叮嘱工友:“拿上我的手!”工友小声念叨:“难道还能用吗!”途中,当离开身体的断臂在跟车工友的手里逐渐冰凉,被碾压撕脱后显露在外的骨头、神经、血管和肌腱随着车的颠簸一甩一甩,工友吓得发抖时,李生还有点生气:“给我自己拿。”
10点50分,李生一行抵达祈福医院急诊科,他指着血淋淋的断臂对医生说:“这是我的手!”随后因失血过多休克倒下了。事后据他回忆,在倒下的那一刻他曾经以为自己完了,手完了,命完了,这辈子都完了。
看到险情后的急诊科卢勇主任,立刻指挥施行抢救,并第一时间将纱布包好的断肢小心放入装有冰块的保温箱。同时迅速通知骨科中心会诊。
抉择
黄金8小时,“保手”还是“保命”?
医院骨科值班医生、骨科中心褚晓朝主任、创伤骨科黄山东主任、医疗总监蒲金辉火速赶到急诊科组织救治。
褚晓朝是世界首例双手十指全断再植全部成功的创造者之一,在断指及断肢再植方面经验丰富。然而,在现场看到这个已经休克的患者时,他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患者是碾压旋转撕脱伤,各类组织损伤很重,范围很广,断臂再植的难度极大。”老李的手臂经过了机器挤、压、拧、拽等多重暴力损伤,断面组织严重毁损和污染,肌肉挫灭,尺桡粉碎骨折,肌腱、神经、血管都从近端抽出并大段缺损。肱骨中段也发生粉碎性骨折,从前臂到肩、颈、胸部都有广泛的皮肤软组织挫伤。
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说,患者伤情太过严重,再植成功的希望渺茫,完全有理由舍弃手臂,保全性命,以后再安装假肢。这是最简单、方便、低风险的处理办法,这规避掉了庞大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而且治疗相对容易得多。
断肢再植的黄金时间只有6-8个小时,在此之后,手术成活率会明显降低,断臂各种组织尤其是肌肉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而无力回天。祈福医院骨科中心的专家们没有浪费时间讨论“保手”还是“保命”,褚晓朝主任和黄山东主任只用一个眼神就达成了共识:“我们是医生,既要保命又要保手是我们的职责。”
“如果不做再植手术,病人带着残缺的肢体,不仅未来生活不便,心理也会受到巨大的创伤。既使安装假肢也不好看更不能用。”黄山东主任表示,医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敦促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即使只有1%的希望,也要付出100%的努力。”
骨科中心马上讨论制定了手术方案,在为病人做各种术前准备工作的同时,紧急抽调8名精干医生力量组成5个手术小组,在麻醉手术科积极配合下,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为患者实施手术。
患者左臂缩短了7厘米
8名医生连续奋战了8小时
中午12点,老李被推进手术室,麻醉科为地做了全身麻醉。一场没有硝烟的无影灯战役打响了。
为了争取救治时间,骨科中心8名医生分成五个手术组,在手术室同心协力、紧张有序地同时或接力作战,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完成了肱骨粉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断臂远、近两个断端的清创、取下肢大隐静脉备血管移植、断臂尺桡骨粉碎骨折内固定、屈、伸肌腱缝合修复、静脉血管清创+血管移植吻合、动脉血管清创+血管移植吻合等多项手术操作。
伤后5个小时重建了断臂的血运,8个小时完成全部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血管吻合,此环节是决定断肢能否成活的关键。因为血管损伤和缺损严重,必须要用自体静脉移植桥接在远近两个断端之间,吻合后血栓形成阻断血流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对血管要做彻底清创切除损伤段,在完全健康的位置进行高质量的吻合。“血管外径只有1mm多一点,要用头发丝的1/3的细线在显微镜放大下将血管一针针缝起来,不能有粗糙面,不能过紧或过松,否则均会引起吻合口栓塞。“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小心翼翼,有时连大气都不敢出!”
褚晓朝教授告诉南都记者,因为患者的伤情实在太过严重,有手臂肱骨的粉碎性骨折,也有机器碾轧、拉扯导致的肌肉、肌腱丢失。在为老李成功接驳手臂时,手术团队不得不忍痛舍弃一部分破坏严重的骨骼、肌肉。然后通过血管、肌肉、肌腱移植的方式进行了手臂接驳。“伤者的左臂缩短了将近7厘米左右,可能外观上会有影像,但保住了手臂”。
伤后5小时首先动脉接通,血流通畅,苍白瘪陷的断臂终于变红,冰凉的皮肤开始回温!随后又移植接通了静脉,手术历时8个小时在黄金时间内顺利完成。老李回忆醒来的那瞬间,发现左手臂“接上了”,激动得无法用言语形容,一直重复:“我真的开心死了!开心死了!”
再起波澜
接上手的病患出现了严重并发症
然而,手术顺利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根据过往经验,许多断肢再植的病人,保住了肢体却保不住命,因为凶险的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第二天,8月22日19点20分,老李的血氧饱和度突然直降至50%以下,他出现了严重的胸闷、呼吸困难和烦燥不安。值班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立刻向褚晓朝主任汇报,褚教授立即组织呼吸内科陈小容主任、心血管内科洪长江主任、ICU刘云松主任、麻醉科赵晖主任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刚进家门还未来得及吃晚饭的褚主任、正在回家路上的陈小容主任、刚坐下理发的赵晖主任等接到电话后都拔腿往医院跑,赵主任甚至急得连钱包都落在了理发店。
结合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专家们诊断李生为“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大手术后的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率高达50%。
经过专家们三个多小时的艰苦抢救,终于将李生的血氧稳定在90%以上。在ICU病房监护治疗十余天候,李生转危为安,完全脱离了生命危险。
李生离开ICU回到了骨科病房。再度逃离鬼门关的他看着失而复得的手臂,无比感谢医院的专家们:“真的没想到,这条命被救回来!手臂也能保得住!”这时,他才有勇气打电话给84岁的老母亲,母子隔着电话痛哭,老母亲泣不成声:“儿子啊!要是没有这些医生可怎么办啊!真是万幸!”
褚晓朝表示,目前,老李的再植肢体成活,恢复良好,也已经顺利度过感染期。“断肢再植后,不仅要有好的外形,还要有好的功能,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等待肢体的血液循环更稳定及建立侧支循环后,李生还需要一到两次手术进行手臂的功能重建,未来结合适当的康复训练,“接上”的手臂能够恢复大部分功能,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 实习生郭美婷 通讯员祈沅
编辑:杨存海